•    发布时间:2025-11-11

  •    发布时间:2025-11-04

  •    发布时间:2025-10-29

  •    发布时间:2025-10-29

  •    发布时间:2025-10-29

  •    发布时间:2025-10-27

  •    发布时间:2025-10-27

  • 产业服务

    BASE

    产业创新基地是力合科创实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平台,汇集了包括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基地等承载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各个成长阶段需求的空间载体,助力企业从初创阶段到快速成长阶段的发展,并通过全球创新服务网络,对接海外资源,引进海外项目和海归团队,助力区域产业升级。目前,力合科创已在全国科技创新资源富集的核心城市与区域拥有科技创新基地或专业孵化器27个,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0家。

    孵化成功上市企业

    力合科创

    友情链接

  • 深圳市人民政府
  • 清华大学
  •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深圳市通产丽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通产丽星公众号

    力合科创公众号

    版权所有© 深圳市力合科创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05062082号 粤ICP备2021027412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4173号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清华信息港科研楼10楼   
      36氪获悉,通用具身智能公司「中科第五纪」近日完成近亿元天使轮及天使加轮融资,天使轮融资由华睿投资、鼎晖百孚领投,金融城资本、复琢资本跟投,老股东卓源亚洲、同创伟业持续加注,天使加轮由国海创新资本投资。这是继上半年连续完成种子和种子+轮融资后,中科第五纪年内完成的第四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算力、商业化及研发团队扩张。  中科第五纪创立于2024年底,致力于通过研发具身多模态端到端大模型,打造通用具身机器人等产品,核心团队来自中科院自动化所和清华大学。创始人兼CEO刘年丰为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技术和产品化落地,拥有近十年的创业实践经验。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孙富春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主要从事机器人主动感知与灵巧操作、具身智能和跨模态学习等研究,是国内最早一批研究智能机器人的领域专家。  据介绍,中科第五纪近期发布的具身操作基础模型FiveAges Manipulator-1(FAM-1),通过解决传统具身模型在三维空间理解上的结构信息丢失、分布偏移和维度瓶颈问题,能够以小样本数据训练实现机器人泛化能力,将数据利用效率提高百倍。  目前,中科第五纪已成为国内头部人型本体公司的“大脑”供应商,实现“一脑多型”技术落地;其自研的本体产品也已完成某头部家电集团和头部汽车企业产线POC验证,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今年年底,中科第五纪计划推出第二代软硬一体的具身机器人本体产品。自研超少样本具身模型FAM-1  数据需求量仅为传统大模型的1%  数据瓶颈是限制具身智能模型性能和产品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和自然语言、视觉模型相比,机器人是与真实的物理世界交互,具身模型需要处理三维、实时的感知-行动闭环数据。目前业内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可用于训练的真实场景数据稀缺且采集成本高昂,合成仿真数据的质量又难以满足复杂任务训练需求。  为了提高数据使用效率,突破数据瓶颈,中科第五纪以机器人的“大脑”——模型技术架构为突破口,自主研发设计了FAM-1模型。  有别于传统的分层架构和常见的纯端到端架,FAM-1模型采用数据和知识混合驱动的端到端架构方案。利用三维热力图对齐VLM与VLA的输出与输入,将三维信息转换为多角度二维信息,减少空间信息的损失,从而只需要对有限数量的样本微调,就能充分利用三维空间结构信息,显著降低模型对样本数量的需求,同时保证具身大脑的推理能力和高泛化性。  基于FAM-1的模型能力,中科第五纪获得 2025年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 2025))具身操作竞赛冠军。刘年丰表示,“FAM-1模型对数据的需求量只有传统大模型的1%,机器人只需要3-5条真机数据就可以完成精准具身操作学习,成功率高达 97%。”形成数据产品飞轮  推动具身“大脑”与本体协同发展  在刘年丰看来,具身智能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偏重基础模型研发。“我们算是另一类,模型研发能力与产业落地能力并重,以真实工业场景的产品交付驱动模型进化。”  目前,中科第五纪可交付的产品形态包括向本体厂商提供“大脑”,以及可直接用于工业和商业场景的具身机器人本体。在大脑方面,中科第五纪已经与某头部本体公司在电力、商业和展览展示等多个场景建立合作,为其提供自主操作模型的解决方案。  在本体硬件方面,中科第五纪自研的双臂具身机器人,今年预计有数十台落地客户产线。据介绍,不同于传统机器人只能针对某款特定产品进行检测,中科第五纪具备更强的泛化能力,适配不同款式产品型号,并且已经24小时不间断在产线上运行并采集大量真机数据。  除了架构的创新化设计,模型能力的提升也有赖于真机数据的获取能力。刘年丰透露,中科第五纪计划建设自有的数据系统,采集产品在不同行业和工厂场景下的真机数据并进行统一处理,再反哺模型训练,形成模型与产品能力提升的良性飞轮。  刘年丰介绍,“我们在工业场景的核心标签是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现在与家电客户的合作在事业部层面,明年会上升到更高层级的合作,落地场景从一个拓展到多个,在单KA客户体系内完成泛化。而下阶段我们会在工业场景的不同客户间进一步泛化。”据悉,中科第五纪的第二代本体也将在今年底问世。  在模型层面,刘年丰表示,“依托于FAM具身模型,我们能够在前期快速交付大脑或本体产品,形成数据与产品的飞轮闭环;在数据量积累到一定量级后,我们会用真实数据代替互联网数据,推出融合力触觉的通用VLTA多模态大模型。而实现这个目标的核心在于,谁能够更高效地获取真实数据,并且更高效地利用真实数据,这是我们始终注重去塑造和提高的能力。”转载自36氪未来产业文丨杨越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