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务

公司业务

Business


成果转化

 


力合科创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深度参与科研院所的概念验证与成果转化工作,为创新企业提供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及产品研发资源对接;在体系内建立了共享实验室、研发平台、检测平台。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实现0-1-10的转移转化。

科技创新服务23.png


       力合科创作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控股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深度承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创新资源、项目资源。同时,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关键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力合科创发起成立了一批省市国家级重点行业创新平台,进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服务555.png


科技成果转化资源禀赋


       力合科创不断深化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广泛获取优质科技成果和项目,体系化地实行批量科技成果产业化。目前与清华大学、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科院等多个高校院所以及央国企构建了全面合作关系。

科技创新服务123.png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围绕包装新材料产业上下游的技术创新需求,建立新产品创意设计、平面设计及制版工艺、新材料研发、智能包装等11个子部门,以包装新材料应用技术研究为目标,以企业发展实际为向导,充分发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载体优势,投入5000万元/年以上的研发资金,围绕化妆品包装用可降解材料、富勒烯碳纳米材料、高阻隔材料等关键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应用研究,并积极推动成果转化,获得知识产权500项以上,主导编制二十余项国家标准。


yingyong-2.jpg





力合科创

友情链接

  • 深圳市人民政府
  • 清华大学
  •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深圳市通产丽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力合企业会公众号

    通产丽星公众号

    力合科创公众号

    版权所有© 深圳市力合科创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05062082号 粤ICP备2021027412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4173号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清华信息港科研楼7楼   
    近期,在广州、深圳等地的多个隔离点,有个智能体温计悄悄上线。可以24小时不间断测体温的它,不仅为医护人员省去不少工作,更能精准找出体温异常人员。深圳市刷新智能电子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颜丹告诉深圳商报记者,这个体温计是他们为抗疫研发。小小的体温计背后,连接的是生物传感的大梦想。体温计24小时测温硬币大小的智能体温计,用特殊胶贴贴在身上,就能实现无接触、连续测量体温。据颜丹介绍,体温计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生物芯片,搭载温度传感器,实现了感温范围0-80℃,感温精度0.1℃,达到医疗级别。此外,公司基于智能体温计,同步开发了体温监测系统,可同时监测成千上万人次的体温情况。用户只需将体温计和手机APP连接,就可自动将体温上传到后台。监测到体温异常人员,系统会自动发出提醒。记者了解到,这个体温计本是公司为婴幼儿发烧期间量体温而研发。去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初,受深圳市卫健委委托,公司将其紧急升级为“抗疫体温计”。“我们大年初四开完会,下午就开始着手,不到一周,隔离点就用上了,”颜丹回忆道,“深圳也是全国首批将体温数字化管理引入疫情防控的城市。”研发的同时,公司也在寻找原材料供应商,这才保证了体温计的及时上岗。产品出炉后,刷新智能率先向深圳捐赠了5000个。今年6月,刷新智能收到广州相关部门函件,立即召集团队到当地的各隔离点部署体温监测系统。小平台连接大传感体温计只是众多落地应用之一。2016年,刷新智能在深圳成立,瞄准微型化智能生物传感期研发。此后,深圳大学副校长、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学记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并带领团队构建了国内首个电化学智能生物传感平台。“生物传感有三个难点,”张学记介绍道,“第一是识别生物信号,第二是将其转化为可见的物理或化学信号,第三是信号放大并转化为有用的信息。”汗液中的葡萄糖、乳酸,尿液中的尿酸、多巴胺,血液中的药物成分,就是都是反映人体身体状况的重要指标。捕捉它们产生的生物信号,就是生物传感器的目标。其中,作为传感器的核心,生物芯片必须足够灵敏。据悉,张学记带领团队研发的MS02芯片,能对0.1纳安-100微安的生物信号进行精准采集和测量。“打个比方,在纳安级别这个精度下,手机信号都可能对传感器的检测产生干扰,”颜丹告诉记者。此外,MS02内部还集成了高性能温度传感器,在抗疫体温计中派上了用场。这款高精度芯片更为生物传感器带来无限想象,不仅在功能上可以进行肿瘤标志物、血糖等的指数监测,场景上,更有可穿戴、可吞服、可植入等多种形式。“比如我们正在研发的可消化传感器,外形是胶囊状,用户吞下后,就能通过消化道液体,进行健康状况分析。此外,我们还在研发能实时监测电解质和代谢物的智能传感眼镜。”张学记介绍道。公司基于芯片、纳米化微电极制备技术、生物膜制备和固定技术、自适应智能传感算法等核心技术,打造的智能生物传感平台,可应用于智能穿戴、精准医疗、慢病标识物检测、环境监测、公共卫生安全监测以及军事防化监测等多个领域。今年,刷新智能获得力合科创集团和深圳市政府母基金的共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