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力合科创集团有限公司第四联合党支部在力合科创(佛山)科技园成立

发布时间:2023-02-06 浏览次数:1019

       2月1日下午,在力合科创集团有限公司党总支见证下,力合科创集团有限公司第四联合党支部在力合科创(佛山)科技园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联合党支部首任书记。这是力合科创集团有限公司首个异地联合党支部,标志着力合佛山公司党建工作翻开新的篇章,也象征着力合佛山公司发展迈入新的征程。

微信截图_20230206092515.png


      大会首先宣读了成立批复文件,随后传达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审议表决通过了《中共(中国共产党)力合科创集团有限公司第四联合党支部党员大会选举办法(草案)》和监票人、计票人人选,并选举产生联合党支部书记,佛山力合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旭东当选联合党支部书记。

微信截图_20230206092525.png


       今后,第四联合党支部将在上级党组织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特色党建活动,充分凝聚广大员工力量,开创企业党建工作新局面。


       未来,力合佛山公司将以党支部成立为契机,把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引领公司业务拓展、日常经营管理、品牌文化落地、人才梯队培养、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将党建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围绕“科创服务+科技产业”业务模式,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服务好投资孵化的科技企业、项目拓展及产业发展,更好地为佛山区域产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力合科创集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于喆对第四联合党支部的正式成立表示祝贺,这标志着力合佛山公司党建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同时,于书记强调,联合党支部要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经营深度融合,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实现经营工作与党建工作“同频共振”。同时要加强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学习本领,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团队,努力开创企业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双赢局面。


力合科创

友情链接

  • 深圳市人民政府
  • 清华大学
  •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深圳市通产丽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力合企业会公众号

    通产丽星公众号

    力合科创公众号

    版权所有© 深圳市力合科创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05062082号 粤ICP备2021027412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4173号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清华信息港科研楼10楼   
           投行圈对IPO重启时间窗口的预期进一步延后。多位券商高层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从目前各种因素分析,IPO年内重启的可能性已经变得微乎其微。   “IPO不仅关系到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更重要的是中小投资者对此非常关心。我们预计在三中全会这样的重要会议召开之前,重启很难。当前的市场形势也不支持。”一位券商高层人士对本报记者说。该券商投行部门本周二刚刚召开会议对目前的政策和市场环境进行研判。   该券商投行部门的判断与记者采访到的多家券商投行部门的看法一致,不少券商已经在为明年才可能开闸IPO做预案调整。   但证监会对IPO的政策口径一直没有变化,即已经通过发审会的企业,必须符合正式发布后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并修改完毕申报文件后,才能获得批文。目前,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迟迟没有正式公布,也印证了改革方案尚未完全通过,仍需调整与完善。   三中全会成新焦点   证监会从未公布IPO开闸的具体时间表,业内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做一些推测。一位资深保荐代表人对记者说,即使有保荐机构接到证监会相关部门通知,这些口头通知也无法作为判断开闸时间的依据;只有IPO批文最后给到发行人,才算真的开闸。   现在,已经定于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成为投行圈的新焦点。接受记者采访的券商人士认为,此次会议将为经济金融领域的一些重大改革定调,市场监管者可能会选择在此次会议之后公布修订完毕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   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证监会至少已经推进了三次较大幅度的发行体制改革。   纵观历次改革,“推进市场化”并非一帆风顺。中国资本市场以散户为主的格局导致二级市场炒作之风盛行,新股定价基础缺失,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自律不足。这些基本特征决定了市场主体相互制衡的市场化机制需要长时间的发育,而监管部门干预措施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今年6月,证监会再发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版本的意见取消了颇受争议的“25%规则”,大幅度松绑询价过程的管制,引入主承销自主配售制度,可谓在市场化机制上又进一步。但是也有一些批评者认为,此次改革意见仍然没有放弃审批权,没有“触及灵魂”。   微妙的变化   “资本市场核心是一个预期。”一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说。在他看来,证监会新任主席肖钢计划在细微之处逐渐引导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产生市场化发行的预期,并主动适应这种变化。   “全世界都没有这样一个市场,股市一跌,投资者不在自己的投资方法和掌握的信息上面找原因,却要找监管部门的。”上述人士说,“当然监管部门也有难以回避的责任,因为他们过去管得实在太多。”   这名人士认为,肖钢可能希望在发审环节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和效率,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色彩。   证监会一位主管发行工作的领导今年6月与部分券商高层座谈时已经明确表示,未来证监会不再干预发行节奏,企业过会后只要履行完毕会后事项,证监会即给予批文,发行人与中介机构自主掌握发行时点。但是鉴于同时拿到批文的企业可能较多,会产生类似“打包发行”的实际效果。   与此相关的是,业内传出消息称,IPO的签字流程也将发生变化,具体在发行批文上签字的将不再是证监会主席。深圳某券商保荐业务负责人认为,此举可能意在优化流程、提高发审效率。   “虽然更多是象征意义,因为不管谁签字都是代表证监会。但是如果改由负责发行工作的副主席签字,效率肯定是更高的。”这名人士说,“过去已经过会的企业,往往在等待发行批文的环节耗费大量时间。等的时间越长发行人心里就越着急,越是希望通过特殊渠道加快速度。”   “如果证监会能把IPO宽进严出的理念坚持下去,前端审核尽量简化,后端的执法从严从快,市场也就会形成这样的预期,投资者对于IPO的厌恶情绪应该能逐步消解。”上述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