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采公告

力合优科项目第11幢厂房配电改造工程招标公告

发布时间:2024-02-01 浏览次数:617

一、项目名称

  力合优科项目第11幢厂房配电改造工程 。  


二、项目概况

1、 项目地址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皇后村 

2、 项目概况力合优科项目第11幢厂房,建筑面积2.04万㎡,配电房原3#(1*800KVA)变压器更换为(1*1600KVA)变压器,(1*1600KVA)变压器低压柜连接至4层厂房低压柜的配电改造工程。

 

三、招标范围

力合优科创新基地项目第11幢厂房配电改造工程,包括不限于:配电房原3#(1*800KVA)变压器更换为(1*1600KVA)变压器,(1*1600KVA)变压器的低压柜连接至4层厂房低压柜,配电改造工程包设计、包报装、包材料、包施工、包采购与安装、包调试、包验收、包送电、包保修等相关的一切费用。

 

四、投标保证金及没收条款

1、 投标保证金额: 20000 元。

2、 缴纳方式:现金转账或国有银行出具的保函。

3、 如本项目需要交纳投标保证金则按如下要求交纳:

资格审查合格单位,需在截标前向我司缴纳投标保证金费用,若在截标前未能向我司缴纳投标保证金费用,将不予受理其投标文件。

4、 投标保证金没收条款:

1)投标人在投标截止时间后撤回或修改其投标文件或报价;

2)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以任何方式进行串标;

3)投标人提交存在虚假信息或经篡改的投标文件;

4)招标人向投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但投标人未能按照招标人要求的时间签订合同。

 

五、报价方式

采用固定综合单价包干不调差

 

六、付款条款

1进度款按月度产值支付,甲方向乙方支付实际完成工程量造价的75%

2在乙方完成本工程全部工作内容并经物业、甲方验收通过后,取得三方共同签字盖章确认的竣工验收合格单,支付至实际产值的85%,同时不超过合同金额的85%;

3乙方向甲方提供齐备完善的结算资料且双方办妥结算手续,支付至本工程结算总价款的97%。

4工程保修款为工程结算总价款的3%,工程保修期为两年,保修期从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之日起开始计算。保修期结束后,经物业书面确认无质量问题,支付工程保修款(即合同结算总价的3%,不计息)。保修期内的质量问题,由乙方负责;因甲方原因造成的损失,在保修期由乙方维修,费用由甲方承担。

5支付以上款项时,乙方须先提供合法有效的等额增值税专用发票。如乙方拒绝提供发票,则甲方有权拒绝付款。

七、工期

总工期 30 日历天,实际开工日期以发包人签发的《开工令》为准。暂定开工日期:  2024 年 3 月 1 日

 

八、资格要求

1、独立法人: 具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注册的独立法人资格

2、资格证书: 输变电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或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同时须具备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五级及以上 

3、企业业绩: 投标人必须至少具备1个近三年(20211月1日至投标截止日,以竣工验收报告时间为准)高低压配电部分合同额为200万元及以上的业绩。(投标人业绩应提交包括但不限于:含有合同双方名称、项目名称、承包范围、高低压配电部分合同额、签字盖章等信息的合同页、验收报告和招标人认为可提供的其他有效证明文件)。注:若提供的业绩中未明确体现上述要求内容,导致招标人无法判定的,招标人有权认定其为无效业绩。

4、项目负责人要求: 注册二级建造师(机电工程专业)同时具备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B证)

5、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提交材料内容

序号

资料

提交要求

1

目录

按以下顺序放置在同一个PDF文件中。

2

营业执照

加盖公章扫描件

3

单位资质文件

资质资料加盖公章扫描件

4

法定代表人资格证明书及授权委托书

加盖公章扫描件

5

授权人身份证、联系电话、邮箱

加盖公章扫描件

6

企业业绩

满足资格要求的业绩(投标人业绩应提交包括但不限于:含有合同双方名称、项目名称、承包范围、工程合同额、签字盖章等信息的合同页、验收报告和招标人认为可提供的其他有效证明文件)。

7

项目负责人要求

满足资格要求的资质及业绩(须提供有效证明文件)

备注:

1、报名单位需对上述提交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严禁弄虚作假,否则我司有权取消其后续的投标报名资格并投标人将承担相关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规定的法律责任和违约责任。

2、PDF格式文件需根据资料名录制作书签,以便我司审核资料。

图片1.png图片2.png 

、报名截止时间和联系方式

请于2024  2  18  17 30之前将上述第九条规定资料发送至:

1、邮箱: shus@leaguer.com.cn ,并电话知会。

2、联系人: 舒爽 ;联系电话: 13560126865  

 

力合科创

友情链接

  • 深圳市人民政府
  • 清华大学
  •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深圳市通产丽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力合企业会公众号

    通产丽星公众号

    力合科创公众号

    版权所有© 深圳市力合科创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05062082号 粤ICP备2021027412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4173号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清华信息港科研楼10楼   
    新型园区坚守实体制造 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力合双清创新基地已引进16家高科技龙头企业,其中9家已投产 “去年12月从深圳迁过来后,今年生产已走上快速轨道。”近日,东莞市兆东电子有限公司主管谷凯接受记者采访表示,目前订单充足,1—4月产值达5200万元。该公司从事电感器的研发和生产,是清溪镇力合双清创新基地引进的其中一家企业。 力合双清创新基地是引领清溪镇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四大引擎之一,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控股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公司——力合科创集团投资建设,广东力合双清科技创新公司开发和运营。该公司总经理权君介绍,今年以来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一期项目进入冲刺收尾阶段,已吸引16家高科技企业入园,均为行业龙头企业,其中9家已投产,其余的力争今年6月起陆续投产。 高端智造 进驻企业9家已投产7家在装修 “力合双清创新基地坚守实体经济、做强实体经济,通过引进高端制造业,助推清溪乃至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权君说,力合双清创新基地通过建设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产学研创新要素集群、配套人才服务集群的三大集群,打造一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产学研资”深度融合创新基地、宜业宜居科技综合体,成为高效实施东莞“倍增计划”的中坚力量。 据介绍,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方面,该基地进展较快,已有16家高科技企业入园,均为行业龙头企业,包括上市公司2家、拟上市公司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这些企业中,有15家为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9家已投产,其余7家正在室内装修,力争今年6月起陆续投产。 记者近日走访兆东电子看到,该公司数个生产车间正在全力运行赶订单。“公司目前在全国电感器行业中排名第三,并已实现自动化生产,极大地降低了人力成本。”谷凯说,今年以来,公司每个月产值为1300万元。他表示,除了康佳、海信、OPPO、VIVO等客户外,订单还在继续增加,最近已与大疆无人机达成合作,预计6月将为其提供产品。另一家入驻基地的东莞市钰晟电子有限公司,目前正进行室内装修。该公司负责人伯洪国表示,由于对无尘车间要求极高,导致装修时间较长,预计5月将先投用2条生产线生产。 创新孵化 在孵企业和科技项目共30家(个) “除了注重实体制造外,基地最核心的是依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力合科创集团,构建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企业总部基地’的全生命周期、全生态链、全方位、一站式的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和科技创新服务模式。”权君告诉记者。 “从一个创意到上规模企业,基地都能在各环节为其提供资源支撑和服务。”广东力合双清科技创新公司副总经理蔡新丰解释说,基地承载着清华大学、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清华东莞创新中心科技成果产业化转移的功能,走的是科技企业孵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大项目落地产业化并举的路线,因此基地除了引进上规模企业,还特别重视对科技创新的孵化和中小企业的服务。 据介绍,基地目前在青湖工业园设立了“力合星空·双清孵化器”,在孵企业和科技项目共有30家(个)、毕业企业4 家,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领域,主要为深圳科技型企业或周边传统企业的技术升级型项目公司。据了解,该基地的孵化器大厦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初可投用,届时将把“力合星空·双清孵化器”整体搬迁过来。 权君表示,接下来将加快一期项目的收尾、项目二期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为入孵企业提供创新创业辅导、企业诊断和治疗、企业和项目推介、创投机构对接、科技金融服务等各类服务,营造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生态系统;发挥“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作用,深度参与清溪镇光电协会运作,推进产业聚集,服务区域中小企业。 相关链接 清溪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96家 记者了解到,今年第一季度,清溪镇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亿元,同比增长7.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增速排名临深片区第1、全市第11。 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一季度,清溪这三大指标同比增速分别为15.2%、12.8%和12.8%,均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在工业生产方面,一季度清溪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9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在全市排名第11位。 今年以来,清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创新驱动正在成为引领该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截至目前,该镇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96家, “树标提质”取得突出成效。 文章转载自《东莞日报》 记者:李健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