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专访力合金融董事长陈玉明:厚积十年,全力作答深圳金融服务实体命题

发布时间:2021-12-20 浏览次数:1153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截图_20211220094853.png

       我国小微科创企业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创信贷融资渠道?


       目前国内的信贷市场能否满足专业细分的科技融资需求?


       深圳经济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金融机构如何为区域经济发展繁荣提供强大助力?如何在激发产业升级和新经济的形成过程中发挥更深层次作用?


      这些课题让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旗下科技金融板块负责人、深圳力合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力合金控”)董事长陈玉明思考了十年,也“逆风突围”了10年。


      日前,南方日报走进这家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引领多家民营企业共同组建,以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为己任,参照美国“硅谷银行”发展模式搭建的一体化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对话董事长陈玉明。


    ●南方日报记者 杜艳


      勇当金融服务实体路上的“突围者”


      2011年“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适逢当时国务院批准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下称《前海规划》),要求建立前海深港金融合作区,提出要加快前海金融业的发展,支持金融改革创新项目在前海先行先试。


      彼时,立志以金融革新深度赋能产业发展的陈玉明冥冥中察觉到深圳到了金融创新破题的关键节点。


      为进一步促进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有效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陈玉明放弃当时商业银行负责人的优渥待遇,躬身入局。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牵头提出由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政府、清华大学三家发起,在前海设立专业化科技银行,打造中国自己的“硅谷银行”。


      为什么要做中国版的“硅谷银行”?


      在陈玉明看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传统制造业上的后发优势不断减少,对于解决“卡脖子”难题和新技术产业化有更为迫切的需求。而如何夯实科技创新的金字塔基,金融无疑是第一推动力。


      但不可回避的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具有创新活动不确定性的特点,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没有获得商业成功之前,金融机构难以评估科技成果的货币价值和企业的风险特性。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与传统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经营准则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传统的贷款模式主要适合一般工商企业的需求,不大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陈玉明看来,硅谷银行在作为美国经济发动机的硅谷创新创业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1983年成立以来,美国硅谷银行已累计为全球数万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推特、思科等国际知名企业都曾是硅谷银行的客户。


      陈玉明将硅谷银行的特点总结为三条:一是债权融资与股权投资相结合;二是高风险高回报;三是硅谷银行与众多的风险投资基金密切合作,为银行融资过滤和分散风险。


      然而,“设立专业化科技银行”这一方案尽管获得业内多数认可,但始终未能等来放行信号。


      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如何在现有体制框架下,打造中国版硅谷银行,便成为陈玉明和力合金控全力以赴的目标。


      2013年,为助力深圳高新技术发展,进一步探索科技金融创新,专注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层次、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金融平台,作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六大战略板块(研发平台、人才培养、投资孵化、科技金融、创新基地、国际合作)中的科技金融板块——深圳力合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前海成立。


      公开资料显示,力合金控是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引领多家民营企业共同组建,以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为己任,参照美国“硅谷银行”发展模式,以“股权+债权”的方式为企业提供股权投资、融资租赁、贷款担保、小额贷款、财富管理、咨询等专业金融产品与服务,建立“投、融、增值服务”一体化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其中,力合科技融资担保是力合金控最早成立的业务板块, 该公司业务笔均不超过500万元,90%以上的客户为科技小微企业,95%以上为信用贷款,近30%企业为首次融资。


      力合科技小贷则成立于2013年12月,注册在前海自贸片区,是深圳唯一的一家科技小贷公司,主要为处于早期阶段、尚不能满足银行融资条件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低息、高效的资金支持。


      根据行业第三方机构统计,2020年旧金山湾区天使投资规模约30.7亿美元,占湾区GDP比例高达0.56%,而粤港澳大湾区天使投资规模不到5亿美元,占大湾区GDP比例仅为0.03%;硅谷天使投资规模29.6亿美元,占GDP比例高达0.84%,而深圳天使投资规模不足3亿美元,占GDP比例仅为0.0398%。


      “坚持投小投早投硬科技,是我们最鲜明的特征。”据陈玉明介绍,依托深圳清华研究院六个研究所近30个重点实验室的专家顾问团队,瞄准智能制造、新材料、半导体、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力合金控已累计服务了1400余家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近60亿元,科技型小微企业占比达95%。


      “中国版硅谷银行”发力赋能湾区未来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在半导体前道检测和缺陷检测两方面均达到量产的光学检测设备供应商,近年来深圳中科飞测正拿下国内TOP芯片厂商的批量订单,在高端市场实现了设备国产化……


      月光如水,灯火璀璨……2019年2月19日,一场故宫博物院举办的“紫禁城上元之夜”灯会让600余年的古建筑与现代灯光来了一场邂逅,红遍大江南北。这场光影“穿越”技术支持来自深圳光峰科技。


      不久前,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拓荒人物、领航企业50强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成立于2014年的深圳博铭维智能科技荣登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航企业50强”榜单……


    这些名场面、名企业背后都有一位功臣,那就是力合金控,很多企业的首轮融资都来自力合金控。


      截至目前,力合金控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投资方向,投资项目近40个,其中3—4家成长为“独角兽”,2家已上市,还有5—6家正在申报IPO。上述背景下,力合金控连续两年分别获得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颁发的CVCRI2019年度新锐PE机构TOP10、CVCRI2020年度成长型VC机构TOP10。


      力合金控还将业务范围进一步延伸至上海、苏州等长三角经济重点区域,并携手上海科创委,大力发展科技融资租赁以及股权投资,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助力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


      2020年,力合金控作为发起人的全国首单知识产权应收账款债权融资计划成功发行,项目备案共计5亿元,通过直接融资形式从金融领域打通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中小微科技企业的融资路径。


    “我们投资的项目80%来自我们的融资平台以及深圳清华研究院孵化的优质项目。担保板块‘输血’,投资板块‘造血’,不仅切切实实助力了科技创新,还获得了不错的回报。”陈玉明说,“我们以亲身实践证明,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相结合的硅谷银行模式,在国内走得通,且未来发展前景也会更好。

力合科创

友情链接

  • 深圳市人民政府
  • 清华大学
  •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深圳市通产丽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力合企业会公众号

    通产丽星公众号

    力合科创公众号

    版权所有© 深圳市力合科创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05062082号 粤ICP备2021027412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4173号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清华信息港科研楼10楼   
           近日,南海区委宣传部、珠江时报社共同策划推出《非凡十年·活力南海》百版特刊,全面总结南海过去十年发现历程和辉煌成就,为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凝聚磅礴力量。力合科创(佛山)科技园作为过去十年推动南海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也参与到本次特刊中(特71)。特刊专题中展现了科技园十年发展成效,总结了产学研资深度融合的科创服务体系赋能南海产业企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未来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012年,力合科创(佛山)科技园(下称“科技园”)作为清华大学和广东省战略合作的重点项目,逐步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十年前,科技园还仅仅是一个“苗圃”,精心培育企业“嫩苗”,经过十年的茁壮成长,如今的它早已树木葱茏,春华满园。       目前,科技园在孵企业330多家,2021年园区企业总产值超16亿元,“两高四新”企业占四成。在佛山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科技园应势而动、乘势而上,用十年光阴实现了从“试验田”到“样板间”的蝶变,成为全市引领区域科技产业集聚发展的生力军。       力合科创(佛山)科技园用十年光阴实现蝶变。乘风而起科创服务体系点亮园区之路       走进科技园,绿树环抱,蓝天碧水映入眼帘,仿佛来到花园。就在这个宁静的科技园区内有许多新型创新孵化器、研发机构,以及数百家科技企业。谁也没想到,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时代的“弄潮儿”,科技园积极贯彻战略,以前瞻性眼光进行规划布局,并于2012年在南海揭牌,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8公顷(270亩),建筑面积32万㎡。       万事开头难,一步一脚印。从“摸石头过河”到“架桥过河”,从单一的产业园区,到汇聚创新载体、创新平台、产业孵化、科技投资、成果转化、国际合作于一体的科技创新产业服务平台,科技园用了10年时间。      “前五年我们其实是单打独斗,重心放在构建自己的科技服务体系,后五年开始往深里做,与省、市、区各级平台紧密联系,加强佛山市与清华大学市校合作等等,把服务做得更扎实。”佛山力合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旭东介绍,科技园一直践行自主创新,聚集优质资源,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目的就是把国内外优秀科创资源与佛山产业发展进行深度对接。       梳理科技园的十年“履历”可见,深度对接并非一句空话。2013年,举办首期南海企业家海外学习班;2014年,设立首支国际化创业投资基金“猎投基金”;2015年,纳入国家发改委双创三年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库;2017年,与佛山国家高新区联合设立其首个海外商务联络处;2020年,申报广东省特色科创小镇;2021年,首个投资企业莱尔科技科创板上市……      十年深耕厚积薄发,如今的科技园已完成了量变的积累,逐步在佛山建立起与当地产业紧密结合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并聚集了一批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值得一书的是,背靠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和力合科创股份,科技园早在10年前就开始探索“深圳+佛山”的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之路,将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融入其中。随着佛山主动承接深圳外溢和加速辐射的创新资源,科技园正成为“深圳科创+佛山产业”的一个缩影。闻风而兴清华“学霸力量”瞄准园区发展      在佛山这片制造业热土上,科技园的清华基因跃动不息,“科班”出身的它,依托清华大学这个巨大的“资源池”,十年来搭建起佛山市与清华大学产学研合作桥梁,吸引大批的清华校友落户“筑巢”,成为清华校友创新创业的基地。       2013年,唐前锋和三位清华校友,成立了专注于硬式内窥镜的广东欧谱曼迪科技有限公司,其后科技园参与了投资孵化。目前欧谱曼迪的产品应用至全国超400家大型三甲医院,产值超1亿元。       2014年,清华大学首届校外招收博士之一杨云峰,带着精密喷射成形技术在科技园成立了佛山峰合精密喷射成形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具有制作质量性能超越欧美发达国家的各类高端合金产品的能力。       2017年,清华大学核研院博士钱伟从投资行业走出来,在科技园成立了佛山清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为多个新能源汽车厂家提供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解决方案。       据统计,目前科技园“进驻+投资”清华校友企业共12家,一批清华“学霸”带着“金点子”来到这里,纷纷觅得大展拳脚的机遇。“从资金支持、载体运营、资源匹配等方面,我们都为企业做足了服务,推动更多企业科技成果在此转移转化。”王旭东告诉记者。       近年来,佛山和清华大学的市校合作愈发紧密,科技园的身影也愈发亮眼。前两者在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科技园皆深度参与。       2018年,随着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成立,市校合作进入全面深化发展阶段。过程中,科技园积极协助做好“佛山企业走进清华”“清华专家教授佛山行”系列品牌活动打造工作,连年开展清华校友三创大赛等相关赛事,实现市校双方“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的良性互动。目前,已有超过 20个院系与佛山单位签署横向技术合同,合作领域涵盖节能环保、工业设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领域。       可以预见,在科技园的助力下,更多诞生于清华大学的技术成果会在佛山实现产业化,更多注入“清华力量”的企业将在科创舞台“大显身手”。迎风而行设基金聚平台赋能园区创新      不止清华,更多国际化科技创新成果与佛山制造业“结缘”,也得益于科技园的主动出击,其中于2014年成立的猎投基金,便是国际合作的“抓猎手”。       以资本为纽带,在全球范围抓猎好项目引入国内发展,猎头基金自成立之初便目标清晰。8年来,猎投基金已发起和管理三只创业投资基金,资金管理规模4.5亿元,吸引力合体系及其他投资机构投资超过10亿元。       截至2021年12月,猎投基金通过各种创业投资孵化平台,累计完成对创业项目的投资额近4亿元,完成投资项目31个。投资范围主要集中在新材料、环保及新能源、生物医疗及医药机械、智能制造及先进装备等,所投项目富有行业经验及前瞻性且其中绝大部分项目落户在科技园。       包括先后助推峰合科技、水木金谷等科技创新项目在佛山实现产业化(两个项目获得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团队称号),并重点投资欧谱曼迪、若铂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同时,多个所投项目已经启动IPO计划,其中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4月成功在科创板上市,目前市值超35亿元。     “基金能够为项目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和良好的创业发展空间,满足企业成长对资金及科创孵化服务的需求,为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王旭东说。       对外抓猎项目,对内集聚平台。近年来,科技园设立并聚集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力合智能制造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站、佛山中国发明成果转化研究院、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等12个创新平台,着力构筑创新资源集聚高地,形成强大平台“磁场”。       平台与平台间、平台与科技园间也保持良好的互动。其中,佛山中国发明成果转化研究院与科技园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在平台资源融合、创新平台搭建、项目引进与投资、创新创业服务等合作事宜上达成共识。       前者引进的佛山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化创业团队和南海区“蓝海人才计划”团队,有4个已落户在园区发展,还有2个目前是科技园全生命周期服务对象。长风破浪2.0版本开启园区新版图       十年创新沉淀,勇立潮头再出发。如果说前十年是科技园的1.0版本,那自2022年起,它便进入全新的2.0版本,踏上奋楫扬帆、不断夯实“科创服务+产业培育”发展定位的新征程。       2022年6月23日,备受关注的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正式动工。这是佛山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人才高地、创新高地的重要举措。       科技园位于灯塔产业园核心区,未来5年,它将抢抓区域创新发展机遇,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的重要科技创新节点和引擎、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和培育基地。这一步,既是向“新”而行,也是由“新”到“兴”。       具体而言,未来5年,科技园将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方向,提供一流科创服务,培育一流科技企业,打造成佛山产业运营服务龙头品牌,运营载体数量增至100万㎡;扩大基金管理规模至20亿元,包括2022年启动的主投氢能及清洁能源、电能转换及低碳技术等领域的氢能产业基金(5亿元);推动4—5家所投企业上市,加快企业创新发展的步伐。       党建引领促发展,凝心合力谱新篇。面向“十四五”,科技园还将筹建党支部,加强党组织建设,全面服务好广大园区企业、项目拓展及产业发展,并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经营深度融合,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频共振”。     “目前公司党员数量过半,党支部成立后,我们将打造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党员干部人才队伍,更好地为园区及佛山区域产业发展作贡献。”王旭东表示。       过去的十年,力合科创(佛山)科技园迎改革春风、借发展东风,从“试验田”蝶变成为深圳创新在佛山实践的“样板间”。如今,园区立足佛山产业发展的大局,紧跟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再次扬帆起航,在“科创服务+产业培育”发展战略加速下,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在这片创新创业沃土拔地而起,它们共同积淀成具有标杆性的力合创新气质,帮助佛山制造业实现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升级。       下一个十年,力合科创(佛山)科技园发展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