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力合领航 助力湘潭高新区抢占创新制高点

发布时间:2016-05-20 浏览次数:746

高新区蜂巢大厦(记者陈旭东 摄)
湘潭在线5月18日讯(湘潭晚报记者 丁玉洁 通讯员 宋静宇)长株潭三市一衣带水,呈品字形分布其间的3个国家级高新区,造就了备受外界瞩目的“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历经20余年的艰苦创业,2016年,湘潭高新区走到了推进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关键年的关口。
自主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站在历史赋予的机遇前,如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湘潭高新区管委会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控股平台力合科创集团联手,成立的湖南力合长株潭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便是创新路上的一道里程碑。本期,我们将围绕这一平台,谈谈创新的故事。
专访湖南力合长株潭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曾兴
记者:创新驱动发展是一项国家战略。我国现有14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中国科技创新服务业”的领航者,力合科创集团为何选择落子湘潭高新区?
曾兴:清华大学共设有5家研究院,布局南方的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众所周知,湖南的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又迎来了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机遇。我们正是根据这项国家战略,想将沿海的一些先进经验,以及母校的优质资源,运用于湖南。
在湖南多地,我们同步开展考察。通过与湘潭高新区的接触,发现双方的创新理念和思路较为吻合,所以最终落户湘潭,促进国内一流院校的理念、成果、服务与长株潭产业基础深度融合。
记者:湘潭高新区加入“国家队”的时间较晚,在产业规模上稍逊于长沙、株洲。对于湘潭高新区如何抢占创新制高点,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曾兴:我们目前的思路是,通过沿海、国际、本地三方面的努力,成为湖南综合性科技创新孵化和新兴产业发展服务的领航者。
一来将沿海地区的创新制高点为我们所用。沿海企业的经营成本很高,他们对内陆地区有转移的需求,有利于把优质项目和人才引进来。
二是立足国际化的视野,把清华海外体系的资源引入湘潭。这几年,回国潮火热,有利于引入与本地企业对接的海外项目。另外,我们今年会在硅谷、以色列、德国等地设置基地,搜采优秀人才、技术。湘潭有德国工业园的基础,这是可以借鉴的。
三是争取在本地挖掘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湘潭拥有众多高校资源,通过培育和创业大课堂的辅导,提高本地人才的创新创业成功率。
记者:力合科创集团与广东、江苏多地政府合作过,均由力合主导、政府配套。在湘潭高新区,是否沿袭这一模式?
曾兴:不一样,湘潭政府的开放力度很大,双方实现深度融合。高新区创业中心除行政职能外,直接服务于企业的职能都转移到力合长株潭创新中心。这种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更讲绩效,打破原先的“大锅饭”,转为提供个性化服务。
比如说,以前创业中心多为企业提供的金融担保服务,将来我们会更多地从股权、供应链的管理上予以支持。我们会考察每一家企业,对于成长性不高的,建议转型、关停,从而把场地用活。
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孵化服务、投资增值服务、产业培育以及先进的运营机制,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记者:力合科创集团近期将与湖南本土高校、企业展开哪些良性互动?
曾兴:我们有丰富的清华系资源,包括学校本部、研究院、研究生院、清华校友体系、清华紫荆教育中心、清华海外体系等,具备顶尖的项目、人才优势。
另外,我们也善于利用本地资源。目前,我们正在起草与湖南大学的合作,下一步将启动中南大学、国防科大、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的联系,开展战略合作。
集团有不少项目孵化上市的成功案例,对于本土好的企业,会开展股权投资。
今年,我们将组织一至两场智能制造高峰论坛,用先进地区的行业先进理念、思维,引导本地企业家转变思路,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我们希望,通过3-5年的努力,根据长株潭地区的产业规划,着力打造1到2个产业链或集群。
“蜂巢”盛装待发 助力创客圆梦
在湘潭高新区创业园内,矗立着一座 “蜂巢”众创大楼,盛装等待着创客们的到来。众所周知,从去年起,创新创业的浪潮席卷全国,众创空间遍地开花,但却面临创客稀少的尴尬。在这种局面下,湘潭高新区何以大胆上马众创空间?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
筑“巢”待客
5月16日,天空湛蓝。我们在创业园看到,“蜂巢”足有七层楼高,金属质感的外墙在阳光下光彩夺目。大楼里,六边形的“蜂巢”元素无处不在,正呼唤勤劳的小蜜蜂——创客们的到来。
说起来,“蜂巢”的老东家是完成投资、改造使命的湘潭高新区。新东家力合星空投资孵化有限公司来头不小,这是在湘潭运作的第一个项目。
“蜂巢”的功能布局早已划分完毕,一、二层为众创空间和创业咖啡,以及路演大厅等;三、四层定位于面向湘潭的高校师生创新创业基地;五至七层,主要集聚和培育电商、智能制造方向的小微企业。
“从‘蜂巢’开始,我们会利用清华系,以及北京、深圳、珠三角的一些创业资源,形成湘潭高新区的示范效应。”深圳力合星空投资孵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常晓磊介绍。
宽容失败
面对全国普遍存在的空间多、创客少的尴尬,常晓磊有着清醒的认识。背靠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20年的产学研创新孵化体系,力合星空的立身之本和核心竞争力,令其余社会机构难以望其项背。
众创空间供应过剩,体现着供需关系的变化。其中的泡沫,经过市场调整,会逐渐消失并趋于理性。中国从传统的资源推动型转向创新驱动型中,完成了全民的创新创业意识教育。降低了创业门槛,让更多人实现创客梦。
“我们做早期项目投资,会格外看重有失败经历的创业者。他知道哪里有坑,以后的成功率会更高。”常晓磊说,不止中国,即便在美国,创业成功率也特别低。从政府到社会,大家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创业就是不断试错,寻找新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社会的创新驱动转型。
于是,湘潭高新区转型升级的强烈愿望,加上力合星空投资孵化有限公司积累的资源、经验,促成各项要素的聚集,也促成了“蜂巢”的新命运。
多渠道吸纳创客
“蜂巢”并不担心缺乏创客。聚集本地的优势企业,助其转型升级,从外地引入优势资源,导入新的项目,都是方向。
“蜂巢”偏爱什么类型的项目,常晓磊也为我们做了剧透。总体来说,他们倾向于重技术,面向工业领域的新兴电子、材料化工、新能源、环境保护都是重点投资的方向,湘潭恰恰具备这方面的基础。

湘潭在线新闻网
 

力合科创

友情链接

  • 深圳市人民政府
  • 清华大学
  •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深圳市通产丽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力合企业会公众号

    通产丽星公众号

    力合科创公众号

    版权所有© 深圳市力合科创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05062082号 粤ICP备2021027412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4173号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清华信息港科研楼10楼   
           近日,为了加强力合科创招商队伍建设,锻造一支懂产业、知力合、明政策、会谈判的队伍,高效推进产业招商和载体去化工作,力合科创举办了“聚沙成塔”计划之“园动力”业务培训,旗下18家创新园区子企业招商业务分管领导与业务骨干人员共55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本次“园动力”培训是公司“聚沙成塔”计划培训的一部分,也是今年学习计划的第一期线下培训。人力资源部通过对园区业务团队进行走访和调研,收集提炼了当前公司招商业务队伍主要面临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次业务培训,为园区招商队伍赋能。      本次培训邀请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昝成、力合科创董事长助理李江枫、中城新产业控股董事长刘爱明、广东鼎盛产业集团总裁林建强、力合产研总经理刘战国等进行授课,课程内容包括《理解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力合科创的科技创新之路—如何讲好力合科创故事》、《科技服务与产业地产》、《园区招商与运营》、《产业集群谋划的三个路径》等。系列课程既帮助学员深入理解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力合科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也帮助学员开拓视野,了解行业最新的观点和打法,知彼知己,做到心中有数。       为建立机制和链接形成合力、有效实现体系内资源协同,本次培训还设置了力合科创招商协同论坛,分享了各自园区中的成功协同案例,并总结了在业务协同中的思考和经验,分享了对各园区业务协同的期待和建议,现场气氛热烈。此外,邀请了力合科创创新协同部、力合创投、力合教育等其他业务板块的重点协同单位进行分享,力求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力合科创总经理助理、力合科创(珠海)清华科技园公司总经理屈东代表力合科创和创新园区领导做总结发言。他表示,这次培训是今年第一次集中业务培训,每一个园区都能主动去思考和分享自己在力合科创产业招商和运营工作中的思考和经验,感觉收获很大。希望大家能够鼓足信心,在力合科创的平台上加强协作,相互促进,交流学习,积极提升能力,圆满完成年度任务,开创力合科创产业招商运营新局面。       后续,人力资源部将通过统一集中培训和现场走访交流等多种形式结合,从园区到课堂再走进园区,帮助园区子企业现场出谋划策,交流切磋实战经验。